 |
诫子篇 |
〔三国〕诸葛亮
|
译注/繁星 来源繁星读书网
夫君子之行①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②。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。非学无以广才,非静无以成学,慆慢③则不能研精,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。年与时驰⑥,意与日去⑦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⑧,悲守穷庐⑨,将复何及⑩!
【译文】
品德高尚的人,以宁静、简朴来修养身心和品德。不平淡就不能明确志向,不宁静就不能思虑深远。要想学习就必须清净,要有才识必须通过学习。不学习就无法使自己的才识渊博,不清净就不能学有所成。懒惰散漫,则不能钻研得精明;急躁、冒险,则不能制约自己的性情。年岁随着时光飞驰而过,意志随着日月一去不复返,于是慢慢枯朽衰落,多不能被社会所接纳融合,一生都悲惨地居守着贫寒的茅舍,到那时后悔又如何来得及!
【注释】
① 行:此指行事,即为人处事、所做所为。
② 以,借以,用以。此二句中“以”字,为倒装句用法。
③ 慆慢 tāo màn:怠慢,怠惰。
④ 险躁:指性子急躁,为贪图捷径而走险。
⑤ 治性:制约自己的性情。
⑥ 年与时驰:年,年岁。与时驰,指随着时光一起飞驰而过。
⑦ 意与日去:意,意志。与日去,指随着日月而一去不返。
⑧ 接世:指其人生被社会接纳、融合。
⑨ 悲守穷庐:悲守,悲惨地居守着。穷庐,寒酸的破房子。
⑩ 将复何及:将,强调于将来、未来。复,又、又有。何及,如何来得及。此句着意于将来的悔恨。
【领悟】
此文就做人所要奉行的“淡泊”与“宁静”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。并以“宁静”与“修身、致远”及“淡泊、俭朴”与“明志、广才”的逻辑关系展开论述。
这篇短文令我们认识到:一个人要有所作为,首先必须胸怀大志。而为了实现你的志向,还应懂得:只有宁静的生活环境才能使你修持身心、思考高远,只有俭朴、淡泊的日子才会使你志向明确、专一。不然,必将时光虚度,嗟悔无及。
|